中国养老体系的囚徒困境,制度改革必须落实
如果从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基本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算起,十年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取得了快速和卓有成效的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和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一样,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和政策设计上的缺陷,我国所实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度的进一步推广而进一步显现出来。目前看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庞大缺口是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有关方面的计算,在现行的缴费比例下,如果按照完全预筹积累计算,中国的养老基金缺口大约为20000亿-30000亿元左右。此外,由于人口老化的速度在加快,基本养老保险所需支付的费用会不断增加,长此以往,现有的部分基金积累制很有可能重新回到现收现付制的老路上去。其次,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其中有些是基金管理体制的问题,有些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局限造成的。由于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口众多,资金规模庞大,如何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高效的管理机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基金管理主要分散在各地方政府,全国约有3000多个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机构,导致基金抗风险及保值增值的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的效率低。
我们注意到,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2001年6月,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尽管这一方案最终由于资本市场的排斥而未能进行下去,但有关方面解决问题的态度已经可见一斑。当然,由于本身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日益突出,也迫使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不容拖延,而且越早动手越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最近的表态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支出增加、资金缺口日渐扩大的双重矛盾挤压下的养老保险制度,下一步的政策改革取向令人关注。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来看,要想较好地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体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操作方案。
从项怀诚的讲话还可以看出,我国养老金支出的压力正在加大。而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开源、节流两种方法对我国都不适用。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还不是如何找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燃眉之急的问题该由谁来大胆承担起改革的责任,否则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付出改革的成本,社保基金缺口的解决就会陷入一个囚徒困境:谁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谁都不愿意来搅这趟浑水。